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數字杭州”(“新型智慧杭州”一期)發展規劃的通知
149信息公開/col/col810046/index.html文件公告/col/col811161/index.html最新文件/col/col811164/index.html最新文件/col/col933506/index.html
杭政辦函〔2017〕64號
目 錄
一、規劃背景.......................................7
(一)發展現狀.....................................7
1.基礎發展水平全國領先.............................7
2.信息惠民能力顯著提升.............................8
3.社會治理手段更加豐富............................8
4.新興信息產業蓬勃發展............................9
(二)面臨形勢 10
1.“數字中國”建設引領我國信息化發展方向.........10
2.網絡強國戰略統籌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10
3.“數字浙江”建設指導“數字杭州”建設方向.......11
4.電子政務基礎設施奠定“數字杭州”建設基石.......12
5.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助力“數字杭州”建設.....12
二、總體規劃.....................................13
(一)指導思想...................................13
(二)基本原則...................................13
1.頂層規劃,統籌發展.............................13
2.兼容並蓄,創新融合.............................14
3.創新模式,政企協同.............................14
4.以人為本,服務為先.............................14
5.安全可靠,集約共享.............................14
(三)規劃目標...................................15
1.基礎設施更加紮實完善...........................15
2.政務服務更加高效協同...........................16
3.民生服務更加優質便捷...........................17
4.社會治理更加精細智能...........................18
5.產業經濟更加高質低碳...........................19
三、主要任務.....................................19
(一)提升基礎設施能級,夯實數字杭州基礎.........19
1.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19
2.整合夯實公共基礎支撐體系.......................21
(二)聚靜電油煙處理機出租焦“最多跑一次”,創新優化服務體系.......21
1.梳理事項清單...................................21
2.提升網上服務能力...............................22
3.整合服務資源...................................22
4.加強業務對接...................................22
5.完善監督考核...................................23
(三)營造民生服務環境,提升信息惠民力度.........23
1.智慧教育.......................................23
2.智慧醫療.......................................24
3.智慧社保.......................................25
4.智慧社區.......................................25
5.智慧扶貧.......................................26
6.智慧體育.......................................27
7.智慧文化.......................................27
8.智慧旅遊.......................................28
9.智慧農業.......................................28
10.智慧氣象......................................29
(四)深化社會治理模式,促進城市精細管理.........29
1.智慧交通.......................................30
2.智慧警務.......................................30
3.智慧城管.......................................31
4.智慧市場監管...................................31
5.智慧安監.......................................32
6.智慧檢務.......................................32
7.智慧黨建.......................................33
8.智慧審計.......................................33
9.智慧環保.......................................34
10.智慧信用......................................34
(五)發展智慧產業生態,促進經濟發展升級.........35
1.人工智能產業...................................35
2.大數據產業.....................................35
3.物聯網產業.....................................36
4.智能制造.......................................36
5.智慧跨境電商...................................37
四、保障措施.....................................37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統籌協調體制機制.........37
(二)強化資金保障,構建多元化投融資體系.........38
(三)建設人才隊伍,營造人才創業創新環境.........39
(四)完善制度規范,健全網絡信息安全體系.........39
(五)深化監督管理,建立健全考核評估機制.........40
(六)重視輿論引導,營造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氛圍.....40
附件.............................................42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是信息通信技術變革實現新突破的深化階段,是數字紅利充分釋放的擴展階段,同時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階段。國傢層面已將“數字中國”上升為國傢戰略,提出“五位一體”的總體建設佈局。浙江省深入推進“數字浙江2.0”建設,讓信息化發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助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期間,杭州市將在“數字中國”“數字浙江2.0”及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框架指導下,進一步鞏固信息化建設成效,深入融合利用新興信息技術,為杭州市打造“創新活力之城、生活品質之城”提供重要推動和支撐作用。
根據國傢、省、市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精神,結合《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40號)、《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國傢信息化規劃的通知》(國發〔2016〕73號)、《浙江省發展改革委、浙江省經信委關於印發浙江省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數字浙江2.0”發展規劃)的通知》(浙發改規劃〔2016〕515號)、《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浙江省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政辦發〔2017〕22號)、《浙江省公共數據和電子政務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354號)及《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杭州市智慧政務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杭政辦函〔2016〕134號)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規劃。本規劃作為杭州市“十三五”期間信息化建設指導性文件,為全面建設國傢新型智慧城市打下基礎。規劃期限為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現狀。
“十二五”時期,杭州市信息化發展成效顯著,信息化發展水平穩居全國城市領先地位,“兩化”融合發展水平全國領先;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全面應用深入推進,信息化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城市運行與管理方式轉變、社會生活方式轉變等方面成效顯著;信息技術自主創新水平、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完善水平、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信息化環境優化水平顯著提升。
1.基礎發展水平全國領先。
杭州市基本實現光纖網絡全覆蓋,全市城鎮區域普遍具備100Mbps寬帶網絡接入能力,獲批建設杭州互聯網國際通信出入口專用通道和杭州國傢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城域網出口帶寬達到3.6Tbps。4G網絡實現全市城鎮區域的全面覆蓋和行政村的基本覆蓋,移動通信網絡的覆蓋率達到99%以上,基本建成覆蓋全市重點公共場所的免費無線網絡。應用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不斷提升,以CDN、雲計算為代表的互聯網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初步形成輻射全國、特色明顯的雲服務體系。“三網融合”成效凸顯,廣電與電信企業整體合作日趨平穩深入。“兩化”融合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和工廠物聯網加快推進,位居全國前列。杭州市電子政務基礎設施、服務平臺及部門應用發展水平位居同類城市前列,全市各級各部門主要業務系統信息化覆蓋率、辦公系統普及率、官方網站服務績效等指標均全國領先。
2.信息惠民能力顯著提升。
按照浙江政務服務網建設總體部署要求,初步構建瞭集各類政務服務於一體的浙江政務服務網杭州平臺,“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初步形成。以“兩庫三平臺”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體系基本形成,跨時空在線學習日益成熟,信息化對教學模式、學習方式的革命性變革成效初步呈現。依托市民卡工程,推出瞭一系列“智慧醫療衛生”應用,打通社會保障、勞動就業、公共交通、圖書教育、文化旅遊等各方面公共服務領域,讓市民僅用一張卡,就可享受圖書信息、演出、展覽、培訓等所有服務。打造瞭12345和96345兩大服務熱線,並與政務服務網及實體的行政服務中心、市民之傢結合,形成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公共服務體系。農業智慧化體系平臺基本健全,農業物聯網應用及信息產業基礎紮實。
3.社會治理手段更加豐富。
智慧化城市管理體系初步建成。構建瞭智慧城管“一中心四平臺”體系,初步形成城市網格化管理機制,逐步推進城市管理綜合執法。交通大數據應用研究深入推進。以城市“數據大腦”應用為試點,初步建成統一的智能交通網絡和數據中心,湧現一批重點智慧政務應用,杭州交通管理與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智慧環保12369”體系樣本引領全國。實現全市600多傢企業重點監測點全覆蓋,打造瞭一張環保實時在線監測的“天羅地網”,得到國傢環保部的高度認可。
4.新興信息產業蓬勃發展。
智能制造已成為杭州市經濟轉型升級組合拳的重要指向。“人工智能+”“互聯網+”“標準+”“機器人+”不斷推進、智能制造技術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協同創新平臺和產業生態系統不斷發展,以浙江萬向精工為代表的智能制造企業打響瞭“杭州智造”品牌。大數據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依托旅遊大數據,助推美食、茶樓、演藝、療休養、保健、化妝、女裝、運動休閑、嬰童、工藝美術等十大特色潛力旅遊產業和智慧旅遊的全面發展。2016年,杭州市雲計算與大數據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高達28.2%,實現增加值960.58億元,占全市GDP的8.7%。智慧電商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態勢和龍頭地位。
我市信息化發展依然存在一些瓶頸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現行信息化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難以滿足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應用需求;二是信息化建設頂層設計有待加強,全市統一的認證機制尚未建立,信息孤島、重復建設現象依然存在;三是信息資源共享開放程度及規范體系有待完善,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有待提高;四是政務服務最後一公裡依然不通暢,距離“最多跑一次”目標存在一定差距;五是部門信息化應用水平參差不齊,薄弱環節有待提高;六是互聯網背景下的網絡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二)面臨形勢。
1.“數字中國”建設引領我國信息化發展方向。
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正式將“數字中國”上升為國傢戰略,並以“五位一體”實力提升為目標,成為“十三五”時期我國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大關鍵舉措。G20峰會、亞運會、杭州國傢自主創新示范區和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重大平臺落戶杭州,為杭州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為杭州參與全球發展、匯聚全球資源提供瞭國際舞臺。“十三五”時期,我市將在“數字杭州”建設框架的指導下,著力推動創新驅動與開放帶動、城市國際化與城鄉一體化的良性互動,實現城市發展方式與經濟發展方式同步轉型、城市競爭力與人民群眾獲得感同步提升,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利條件。
2.網絡強國戰略統籌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三五”時期要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在烏鎮的互聯網大會上,習總書記提出構建網絡空間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共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網絡安全與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統籌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是實施網絡強國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隨著信息化深入發展,網絡安全威脅和風險日益突出,並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國防等領域傳導滲透,應對有組織的更高強度的網絡攻擊的能力面臨嚴峻考驗。杭州作為一座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前列的省會城市,涉及石化、食品、建材、有色金屬及循環、機械制造、紡織、造紙、電子、光伏、醫藥、電力、移動互聯網、數字內容、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雲計算大數據、軟件與信息服務等多個領域,與杭州經濟發展和民生服務息息相關,城市各行業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面臨空前的威脅和挑戰,迫切要求全面提升網絡與信息安全態勢感知及監測預警水平,建立健全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提升城市網絡和信息安全的風險防范、應急處置能力,創新互聯網應用和管理機制,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確保網絡信息安全。
3.“數字浙江”建設指導“數字杭州”建設方向。
“十三五”時期是浙江省強化創新驅動、完成新舊動力轉換、建設信息經濟強省的關鍵期。浙江省信息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正式將“數字浙江”確定為全省戰略,圍繞“數字浙江2.0”的發展目標,“十三五”期間,浙江省將致力於建設國內基礎設施覆蓋率廣、綜合服務能力強的“寬帶中國”示范城市,構建精準治理、惠及全民的智慧管理服務新體系,開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驅動新格局,培育高端集聚、新興繁榮的產業發展新生態。促進互聯網與綠色生態融合發展,推動數據資源整合共享成為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的新動能,是杭州確保信息化整體水平持續處於全國先進水平、省內領先地位,著力打造全國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市的有力保障。“數字浙江2.0”發展規劃進一步為“數字杭州”建設指明瞭戰略發展方向。
4.電子政務基礎設施奠定“數字杭州”建設基石。
杭州是國內最早啟動電子政務建設的城市之一,基礎設施、服務平臺及部門應用均走在同類城市前列。目前,“中國杭州”政府門戶網站應用績效不斷提升,各類政府服務不斷整合,逐步建成一站式服務總窗口。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規范、高效運行,政務數據資源目錄體系和交換體系初步建成,業務協同能力穩步提升;人口、法人、空間地理信息和宏觀經濟等基礎數據庫基本建成,各類專業數據庫建設有序推進、雛形初顯;數字城管、智慧醫療等應用系統高效便民,杭州醫保全方位智能監管平臺、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綜合交通信息指揮中心系統等項目引領示范效應突出;浙江政務服務網杭州平臺基本建成。全市各級各部門主要業務系統信息化覆蓋率、辦公系統普及率、官方網站服務績效等指標均全國領先。全市電子政務基礎建設為“數字杭州”規劃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石。
5.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助力“數字杭州”建設。
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智能硬件、虛擬現實等新技術不斷催生新應用、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和新服務,基於互聯網和數據資源的創新創業更加活躍,“兩化”深度融合、產業跨界融合快速發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協同制造、分享經濟等新模式發展勢頭強勁,對加快“數字杭州”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杭州要推進和實現經濟與社會跨越式發展,必須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加快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改造傳統產業、服務政府職能轉變與民生改善,加速推進“數字杭州”建設步伐。
二、總體規劃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歷次全會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八八戰略”,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新型智慧城市“為民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享、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網絡空間安全清朗”為引領,聚焦“最多跑一次”目標,以“兩網一平臺”建設為主線,圍繞“兩棵樹”(“人口生命樹”和“法人生命樹”)的服務和管理,通過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加快推進“數字杭州”建設,全面提升杭州綜合管理服務實力,為打造“創新活力之城、生活品質之城”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1.頂層規劃,統籌發展。
加強規劃引領作用,先行開展頂層規劃設計,形成全市統一標準規范體系。統籌兼顧當前需求和長期發展目標、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協調好各地區、各部門、各項目之間的發展,杜絕各自為政、重復建設,確保全市一盤棋,系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共用。
2.兼容並蓄,創新融合。
立足杭州紮實的信息化建設基礎,借鑒吸收國內外先進城市的成功經驗,聚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重點領域,通過技術創新和配套機制體制變革,借助“互聯網+”創新發展模式,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和創新應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3.創新模式,政企協同。
創新政府信息化建設和運行模式,可控適度引入市場資本。強化政府宏觀指導、政策引領、監督監管作用,通過政策扶持、統籌協調和優化環境等調控措施,體現政府在城市建設發展中的引導作用。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在城市發展和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公共服務領域積極引入市場機制,激活城市發展整體動力。
4.以人為本,服務為先。
以“兩棵樹”為主線,以服務對象為中心,構建覆蓋全面、伴隨一生、便捷高效的城市服務體系。通過先進信息技術應用,縮小數字鴻溝,讓公眾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真正體驗到信息技術為城市發展所帶來的便捷和高效,促進公共服務智慧化、均等化,讓信息化建設成果惠及百姓、造福社會。
5.安全可靠,集約共享。
強化安全意識和保障措施,將信息安全作為不可觸碰的紅線貫穿於整體工作之中,通過人防、技防、物防相結合,構建完善、可靠的安全保障體系,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推動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發展良性互動、互為支撐、協調共進。整合基礎軟硬件資源,推進基礎設施與應用系統集成建設,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網絡互連、信息共享、集約共享。
(三)規劃目標。
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形成統籌協調、合力推進的新局面,建成基礎信息資源有效共享、政府決策科學精準、政府工作協同高效、城市管理精細智能、城市服務主動個性、市場環境公平開放、居民生活優質便捷、產業經濟高效低碳的新格局。推動數據資源成為杭州市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的新動能,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宏觀決策、社會治理、制造、教育、環境保護、交通、商業、健康醫療、網絡安全等重要領域開展試點示范工作,利用人工智能創新城市管理,建設新型智慧城市。
1.基礎設施更加紮實完善。
進一步完善“雲—網—端”一體化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引領國際先進水平。不斷完善、優化網絡架構,探索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建設及運營模式,進一步提升網絡通信效率和質量。實現城鄉高速光纖網絡全覆蓋,基本實現光纖到村,城市光網覆蓋率達到100%,力爭到2020年,實現城市和農村普遍接入能力達到1000兆位(1Gbps),城域網出口帶寬達到100萬兆位(10Tbps)。推進4G網絡城鄉全面覆蓋,建成5G試驗網並啟動商用,在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場所和公共區域WLAN覆蓋的基礎上,重點解決接入速率、信號穩定性和數據安全性等問題,提升無線網絡覆蓋質量。應用基礎設施實現綠色化、規模化,雲計算、物聯網等基礎設施趨於完善,大數據應用水平國際領先。“三網融合”全面推廣,新業務新業態迭代升級,各項融合業務發展水平持續提升。兩化融合取得新成效,發展水平持續提升,裝備數控化率和機器聯網率顯著提高,智能制造模式廣泛推行。構建公共基礎支撐體系,充分發揮多規融合地理信息共享平臺功用,建成統一的電子政務網絡運行平臺、雲計算平臺,推動全市各部分應用系統遷移上雲,健全政務數據采集機制,建成人口、法人、空間地理信息、電子證照、社會信用等政務大數據中心基礎信息庫,加強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匯聚,構建城市級大數據中心,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
2.政務服務更加高效協同。
聚焦辦事“最多跑一次”目標,立足浙江政務服務網杭州平臺,充分融合市民之傢、市民卡、96345等杭州特色工程,深化“四端”建設,建成覆蓋市、區縣(市)、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協同服務體系,提供全天候、線上線下、廳內廳外多渠道、多終端政務服務。加強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和基礎數據共享服務,優化服務流程、簡化辦事材料,構建智能化、智慧化服務平臺,實現政務服務標準化、精準化、便捷化、平臺化、協同化,政務服務流程顯著優化,服務形式更加多元,服務渠道更為暢通,群眾辦事滿意度顯著提升。最終建成電子證照庫和統一身份認證體系,推動跨省電子證照流轉交換與網上身份認證體系全面投入應用,初步實現政務服務跨區域、跨層級、跨部門的“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基本公共服務事項80%以上可在網上辦理,打造具有杭州特色、國內一流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
3.民生服務更加優質便捷。
依托“兩網一平臺”和“兩棵樹”等基礎設施和平臺建設成果,重點打造更加優質、便捷的民生服務體系。圍繞“區域數據聯通、校內業務聯通、個人應用聯通”的目標,構建全市統一的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體系。大力發展基於互聯網的醫療衛生服務,為深化醫療健康數據智能化應用提供基礎設施保障。統籌深化、完善社會保障民生服務大平臺和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使市民能夠享受到公平、便利、完善的民生服務。從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實現社區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全人群覆蓋、全口徑集成、全區域通辦及全過程監管;同時構建、完善社區一體化養老綜合服務體系,提供基於物聯網的實時、高效、低成本、智能化的養老服務。聚焦“六個精準”總體要求,以信息化引領扶貧開發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建設一批現代化智慧型體育場館,鼓勵體育行為監控智能傳感器網絡、體育專業服務平臺等研發與應用,為“智慧體育”提供信息基礎設施。圍繞市民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打造智慧公共文化平臺。整合旅遊基礎資源大數據,建立一體化智慧旅遊平臺,圍繞“旅遊管理、旅遊服務、旅遊營銷”三方面提供智慧化服務。大力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和智慧農業,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提高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水平,幫助農民增加收入。提升和完善市級氣象精細化預報、氣候預測業務平臺,提供統一權威的對外氣象數據服務和智能化氣象應用服務,提高氣象災害防禦管理科學化水平。
4.社會治理更加精細智能。
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信息技術在社會治理領域的創新應用。加快智能化交通體系建設,搭建一批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和物聯網應用設施,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現狀。建設一批人工智能公共安全應用,打造公安智慧警務新模式。加快推進智慧城管建設運行工作,創新智慧城管“杭州模式”。創新建設市場主體協同監管平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轉變市場監管理念,明確監管職責,創新監管方式,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基礎數據庫、監管監察業務數據庫等數據平臺,形成較為完備的智慧安全監督體系,提高安全生產信息化輔助決策支持能力。加快整合司法數據資源,建立司法數據統一標準規范。構建覆蓋市、區縣(市)、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四級黨建服務管理體系,增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智慧力,實現基層黨建工作的智能化、便捷化和高效化。推進審計綜合分析平臺建設,逐步構建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杭州智慧審計監督體系。推動環保智慧化應用突破發展,全面提升杭州環保的智慧化應用水平。加快推進杭州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社會信用法規和標準體系,打造智慧“城市+信用”新模式。
5.產業經濟更加高質低碳。
借助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東風,加快推進新興信息技術的產業化應用,打造以“人工智能+”為特色的新產業集群。全面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發展傳統優勢產業,推動杭州制造業向高端化邁進,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鏈,推動物聯網產業鏈縱向延伸和橫向擴展,加快“杭州制造”向“杭州智造”轉型。建設全國有較大影響的雲計算與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基於大數據創新創業,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多層次的創新主體和合理的產業佈局。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打造全國跨境電子商務創業創新中心、服務中心,構建完整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鏈和生態鏈。
三、主要任務
(一)提升基礎設施能級,夯實數字杭州基礎。
1.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促進寬帶網絡能力持續提升。深入推進“寬帶中國”戰略實施,基本建成覆蓋城鄉、服務便捷、高速暢通、技術先進的寬帶網絡基礎設施。實現所有鄉鎮光纖網絡全覆蓋,推進農村地區行政村光纖通達和升級改造,基本實現光纖到村,城市光網覆蓋率達到100%。力爭到2020年,實現城市和農村普遍接入能力達到1000兆位(1Gbps),城域網出口帶寬達到100萬兆位(10Tbps)。
基本建成無線寬帶城市。統籌3G、4G、WLAN等無線移動網絡協調發展,加快城市郊區、鐵路和高速公路沿線的網絡優化覆蓋,提升網絡質量。積極推動5G商用試用網絡建設,重點開展5G車聯網等示范應用。積極推進WLAN在旅遊景區、繁華商業街、專業市場、賓館、飯店等熱點區域和公共場所的廣泛覆蓋,帶動和引導商業性服務場所實現WiFi廣泛覆蓋,提高WiFi接入質量。衛星通信發展滿足用戶需求,北鬥導航及其兼容產品在國傢規定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中的應用達到80%以上。到2020年,形成3G/4G/5G網絡、WiFi、寬帶衛星通信、工業無線網絡協調發展格局,率先建成無線寬帶城市。
推進應用基礎設施有序建設。大力支持綠色、大規模應用基礎設施建設,支撐杭州打造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中心。加快現有數據中心節能改造和生態設計,推動傳統數據中心向雲數據中心升級,實現綠色發展。推進智慧電子政務雲平臺整合,加強智慧電子政務網絡建設管理。繼續推動各部門新建、存量電子政務系統向市智慧電子政務雲平臺集中部署、遷移。進一步完善政務雲平臺安全防護體系,建成市政務雲異地災備平臺。
全面推廣“三網融合”建設。深入總結“三網融合”試點經驗,全面推進廣電、電信雙向進入業務,推動廣電、電信、互聯網企業及內容服務商的合作,發揮各自資源優勢,拓展融合業務領域。基於“三網融合”的新業務新業態迭代升級,交互式網絡電視(IPTV)、手機視頻、互聯網視聽、基於有線電視網的互聯網接入等各項融合業務發展水平持續提升。基於三網融合的信息產品更多樣、內容更豐富、服務更優質,用戶體驗持續提升,拉動信息消費穩定增長,產業整體競爭力居全國前列。
加強“兩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智能裝備和智能產品,全面提升企業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水平。加強“兩化”融合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深化互聯網在制造領域應用。
2.整合夯實公共基礎支撐體系。
充分發揮多規融合地理信息共享平臺功用,推動各業務部門共享使用,實現地理信息數據的有效實時共享,節約財政資金,避免重復建設。
構建城市級大數據管理平臺和核心政務基礎數據庫,重點梳理形成人口生命樹和法人生命樹,為杭州後續智慧業務應用提供數據支撐。進一步整合夯實公共基礎支撐體系,穩步推進全市各部門和單位已有業務應用系統遷移上雲。註重對現有服務器、存儲設備等基礎硬件設施資源的改造和利用,建設綠色環保、低成本、高效率、基於雲計算的基礎設施及公共支撐平臺,避免盲目建設和重復投資。
(二)聚焦“最多跑一次”,創新優化服務體系。
1.梳理事項清單。
圍繞“兩棵樹”服務主線,聚焦“最多跑一次”目標,全面梳理行政權力清單、公共服務清單和中介服務清單,深入開展政務信息資源整合歸集及基礎數據共享服務。
2.提升網上服務能力。
加快推進電子證照、電子簽章及數字文件的法律有效性,升級浙江政務服務網杭州平臺,實現基於結構化的受理表單與後臺大數據服務的無縫集成,落實“一號申請”目標。構建四級協同服務體系。構建覆蓋市、區縣(市)、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協同服務體系,打造“小政府,大社區”,將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的受理延伸下沉至基層社區、村委會,通過建設一站式綜合受理窗口,實現“前臺基層綜合受理、後臺部門按權審批”的“一窗受理”辦事模式,實現老百姓在傢門口就可以辦事,打通政務服務“最後一公裡”。
3.整合服務資源。
線上立足浙江政務服務網杭州平臺,進一步整合各部門服務事項,做到所有服務“一網打盡”,同時依托於浙江政務服務移動平臺基礎架構,擴展建設全市統一的移動端應用,實現城市服務“一機可觸”。
4.加強業務對接。
實現前端綜合受理平臺與部門業務系統的集成對接,切實解決當前電子政務中普遍存在的二次、多次錄入問題,在“最多跑一次”基礎上增加“最多錄一次”建設目標,通過“網絡傳輸、數據跑腿”提高服務效能。創新服務模式。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基於政務大數據開展跨台北靜電油煙處理機出租領域、跨渠道的綜合分析,瞭解政務服務需求和百姓需求,不斷優化資源配置,豐富服務內容,做好個性化精準推送服務,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有效提升政務服務質量。深化政務大數據在各部門、各行業的創新應用,不斷創新各類便民事項的“互聯網+政務”應用。鼓勵企業和公眾發掘利用開放的政務大數據資源,激發創新創業活力,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研發政務大數據公共服務產品。
5.完善監督考核。
建設重點工作電子督查平臺,實現對重點工作落實情況的全過程動態跟蹤、實時督查、及時反饋、績效考核,切實提高督查督辦水平。建設智慧政務監察平臺,對政務服務事項預審、預約、受理、辦理、審批、制證等全流程進行網上監察。利用監察平臺加強政府內部監督考查,註重評價考核結果運用,保障政務服務事項公開透明運行,以評價考核為手段促進各地區各部門不斷提升網上政務服務水平。搭建公眾監督平臺,通過政務服務網、服務熱線、呼叫中心、政務APP、微博、微信等渠道,對政府網上權力事項和便民服務事項的辦理,廣泛開展公眾網上評議、在線調查、意見征集等活動,切實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效率和效能。
(三)營造民生服務環境,提升信息惠民力度。
1.智慧教育。
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現代化建設中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基本建成與智慧城市、學習型城市建設以及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杭州教育信息化創新發展體系。依托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雲平臺和大數據平臺,建設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作為區域教育數據存儲和計算、交換和處理、分析與應用服務的中心和樞紐,實現“區域數據聯通、校內業務聯通、個人應用聯通”,支撐智慧教育應用工作的開展。積極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課堂互動、課後作業、考試評價、校園管理等各類校園教育場景及課外教育、職業教育、技能培訓、遠程教育等社會教育場景下的智慧教學與管理應用。建設教育大數據應用中心,積極應用教育大數據服務教師與學生知識學習、合作交流、個性化診斷與分析等;面向學校和區域,提供資源配置績效監測,教學質量評估和精準管理等服務。推動教育信息化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市級智慧教育示范校達到400所以上。
2.智慧醫療。
依托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雲平臺和大數據平臺,統籌整合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食品藥品監管、民政、計劃生育等相關領域信息化資源,提升、完善杭州市醫養護一體化信息平臺。融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化、完善市、區縣(市)兩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實現全員人口、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基礎數據庫基本覆蓋全市人口並整合共享。建設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平臺,建立起與現代化、國際化醫療機構相匹配的智慧醫院信息系統。形成隨需擴展、安全可靠、可持續發展的醫藥衛生信息化基礎保障機制。建設和完善公共衛生、計劃生育、醫療服務、基層衛生服務、醫療保障、藥品管理、財務監管、綜合管理等重點業務系統,持續深化以簽約服務、預約轉診、遠程會診、藥品配送、區域共享中心、電子健康檔案管理等區域醫療信息化應用系統,形成醫藥衛生信息化應用體系,支撐杭州市分級診療體系構建。
3.智慧社保。
整合、優化、完善社會保障民生服務大平臺和統一的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臺。通過政務平臺信息融合,整合各類保障服務的申請、查詢、監管、互動等內容,實現政府、服務對象、服務實體的三方對接。建立統一的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臺,並與全國就業信息網相銜接。通過雲信息化技術在社會保障領域的應用,使市民在就業、社會保險、住房、養老、司法等方面享受到公平、便利、完善的民生服務。通過整合社保、民政、教育、住建、司法等職能部門的數據資源,完成對城市居民保障類信息的梳理和融合,實現對社保醫保、入學失學、勞動就業、養老服務、法律援助、住房保障、慈善援助等多領域的智能化監管,對保障缺失人群、個人進行分析預警,對各領域的趨勢變化進行智慧預測。通過開放的政務大數據,促進社會保障第三方應用的開發。
4.智慧社區。
提升、完善城鄉一體的智慧社區統一平臺,突破部門、行業壁壘,從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實現社區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社會服務全人群覆蓋、全口徑集成、全區域通辦及全過程監管。通過加強社區基礎服務設施和便民服務終端的智能化建設,完善社區綜合治理機制,加強聯合管理隊伍建設,構建社區智能化、規范化的綜合管理終端。通過整合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團體、社區周邊商業的各類便民服務,構建社區智慧化、個性化的便民服務終端。在統一社區管理流程和服務規范的同時突出每個社區特色,讓居民享受到全方位、更高效的社區服務,將智慧城市建設成果落地到社區,將各類服務搬到百姓傢門口,打通群眾服務“最後一公裡”。同時,以居傢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托,以機構養老為補充,構建、完善社區一體化養老綜合服務體系。整合優質養老服務資源,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安防看護、精神慰籍、生活照料等居傢養老服務,從而滿足老人的不同服務需求。
5.智慧扶貧。
貫徹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要求,聚焦“六個精準”總體要求,同時依托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雲平臺和大數據平臺,建設智慧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以信息化引領扶貧開發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進一步提高扶貧系統工作效率,摸清扶貧對象致貧原因,實時監控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完善扶貧項目申報和篩選及扶貧過程的監督評估,真正做到真扶貧、扶真貧,進而全面提高脫貧攻堅管理水平,實現扶貧開發動態化管理,最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6.智慧體育。
運用“互聯網+”體育場館資源,提升體育健身服務智能化水平。利用生物芯片、傳感器及物聯網技術,建設一批現代化智慧型體育場館,滿足體育賽事、大型活動、媒體傳播、公共接待、後勤保障、辦公管理、安全防護等多方面需求,為市民設計出貼心的、高效率的智能化體育服務。提升體育公共服務信息化應用水平,積極打造杭州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全民健身信息服務網絡,通過對現有信息系統進行研究,解決異構地理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及互操作等問題,推動體育產業與電子商務相結合,逐步普及二維碼、移動互聯網應用等多元化終端服務,切實為群眾健身提供方便,進一步擴大體育消費,促進“智慧體育”創新發展。
7.智慧文化。
圍繞市民對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打造智慧公共文化平臺。以智慧圖書館、智慧文化館、智慧檔案館為載體,建設文化資源集聚平臺和服務平臺,開展遠程文化培訓,創新群眾文化活動方式,促進基層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整合利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市民需求有效對接,為市民和企業提供知識、信息資源一站式智能服務,拓展公共文化設施服務時間、空間和業務內容,嘗試構建市民教育智慧學習平臺。打通公共文化平臺與市民卡平臺,實現公共文化服務一卡通,一卡享受包括圖書信息服務、演出服務、展覽服務、培訓服務等所有服務。聯動教育、體育、文廣新聞出版及媒體等部門與機構,整合中小學、大專院校、教育培訓機構、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等區域資源,結合區域人口入學、就業、教育程度等數據,統籌設計科學合理的資源配置,實現文化教育的智能化、均等化、網絡化。
8.智慧旅遊。
以智慧旅遊為主題,引導杭州智慧旅遊城市建設,尤其在智慧服務、智慧管理和智慧營銷三方面加強旅遊資源、產品的開發和整合。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采集包括景區、酒店、民宿、購物商場、交通、票務等旅遊數據資源,整合各部門數據,形成統一的旅遊基礎資源大數據。采用統一的數據共享和交換平臺,建立集共享、營銷、發佈、調度、指揮、決策於一體的智慧旅遊平臺。重點建設旅遊管理、旅遊服務、旅遊營銷三方面智慧應用系統,為遊客解決旅遊過程中的“吃、住、行、遊、購、娛”六方面需求問題,提供安全、精準的旅遊服務信息;促使涉旅企業轉變傳統旅遊產業經營模式,提升涉旅企業品牌價值和服務質量,激發協作倍增效應;為政府監管部門提供優勢互補、協同互動、體制創新的旅遊業一體化服務和管理平臺,提升政府旅遊業監管部門的管理服務水平。
9.智慧農業。台中靜電油煙機租賃
大力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加快農業與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相互融合,以生產遠程監測控制、管理智能化決策、農產品質量追溯、遠程應急指揮等為重點,全面、有序推進農業生產、安全監管、流通銷售等領域智慧應用。以農業現代化為主攻方向,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讓農產品通過互聯網走出鄉村,幫助廣大農民增加收入。加快農村互聯網建設步伐,擴大光纖網、寬帶網在農村的有效覆蓋。堅持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和設施智慧農業,加快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生產、生態、生活功能互動,產業、主體、要素集聚,科技、裝備、信息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體系,以“互聯網+”促進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10.智慧氣象。
基於遙感、物聯網和數據融合分析技術,建立城市氣象立體自動綜合探測系統,加強天基—空基—地基協同觀測數據開發應用,大氣邊界層垂直探測能力和氣象觀測信息獲取能力顯著提升。基於雲計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提升和完善市級氣象精細化預報、氣候預測業務平臺,提供統一權威的對外氣象數據服務。基於移動互聯和智能識別等技術,建立普惠互動的氣象服務體系,氣象預警信息實現靶向性發佈和全市廣覆蓋,加強氣象與交通、環保、旅遊、衛生、教育、農業、城管等其他領域的深度融合對接,提供智能化氣象應用服務,基本滿足市民和專業用戶個性化的服務需求。加強氣象災害防禦風險管理精細化和智能化,提高氣象災害防禦管理科學化水平。
(四)深化社會治理模式,促進城市精細管理。
1.智慧交通。
加快智能化交通體系建設。整合優化完善智慧交通管理平臺,以城市“數據大腦”項目為試點,搭建涵蓋公安、交通、公交、地鐵、住建等各個部門和企業,涵蓋電子警察、公交車調度、出租車管理、車輛管理、車位管理、大數據分析等功能模塊的智慧交通管理系統。初步建立道路交通物聯網、軌道交通物聯網、公交車聯網、出租車聯網、貨運車聯網、市政車聯網、小型車聯網和車位網,實現交通流量、平均車速、交通違章、信號燈、高速收費、車輛位置、載客量、停車位等多個層面數據的實時獲取,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實現對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
2.智慧警務。
建設人工智能警務應用示范基地。基於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智能分析技術,按照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數據的基本原則,充分利用原有智能警務信息化項目建設成果,建設杭州公安大數據人工智能平臺,面向人民群眾提供智能警務信息服務,面向基層民警提升警務工作效率,面向全警提供類人腦的智能研判分析應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深入、準確地理解警務工作中各類實體、環節及相互之間關聯關系,研發面向反恐維穩的人工智能研判應用平臺、面向語音交互的警務語音雲和基於大數據的情報分析平臺,為高精準的“打、防、管、控”提供智能化的決策分析能力和服務支撐能力,最終打造杭州公安智慧警務新模式,為打擊犯罪、執法監督、服務社會提供更強保障。
3.智慧城管。
加快推進智慧城管建設運行工作,打造智慧城管“杭州模式”。充分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感知、智能視頻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城市管理管控智能化、服務人性化、應急快速化、決策科學化水平。完善城市管理指揮體系建設,強化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功能,確保信息即時交換、服務即時跟進、問題即時解決。推動智慧停車、智慧排水、智慧街面管控、智慧亮燈等項目建設,提升城市管理科技化水平和城市日常運行管理能力。深化面向公眾的便民服務平臺建設,實現市民與政府的雙向互動,引導公眾參與城市管理工作。建設大數據分析平臺,深入分析城市管理信息資源,挖掘城市運行的內在規律特征,實現事前預警,推進城市管理智慧化。
4.智慧市場監管。
完善企業信用聯動監管平臺,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轉變市場監管理念,明確監管職責,創新監管方式,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建設“紅盾雲橋”,利用網絡交易平臺大數據,與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構建一個“開放、共享、互通”的數據“雲橋”,建立廣泛的政企合作體系,提升網絡市場監管效能。建設“數據紅盾”,充分運用大數據先進理念、技術和資源,加強市場監管大數據采集、開放、分析應用,探索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工作的新模式、新舉措和新辦法,切實提高監管效率,提升服務水平,為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供重要保障。實現工商、質監、食藥監等部門的業務協同監管與信息互聯互通,形成市場主體協同監管體系,探索具有杭州特色的創新市場監管模式。
5.智慧安監。
遵循統一規范標準,加快應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完善安全生產基礎信息的采集、加工、利用,逐步建立健全企業安全生產基礎數據庫、監管監察業務數據庫、安全生產輔助決策數據庫等數據平臺,形成較為科學的企業安全生產信用體系、較為完善的安全生產與職業衛生監管監察體系、較為健全的隱患排查治理體系、較為可靠的安全生產應急聯動響應體系、較為有效的宣傳培訓考核系統,提高安全生產信息化輔助決策支持能力。進一步深化拓展工程車智能監管、建設工程安全監管、電梯運行監管等智慧安監子系統建設。
6.智慧檢務。
遵循電子檢務工程建設規范,整合數據資源,實現司法系統數據共享交換,依托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雲平臺和大數據平臺,構建司法數據庫和司法數據統一標準規范體系。融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對司法辦公辦案方式進行變革創新,改變人機交互模式,建設語音審訊筆錄系統,自動生成筆錄,實現文本筆錄與語音、視頻進行快速關聯精準對照檢索,通過與歷史案件的大數據分析,為檢察官提供量刑建議;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將紙質卷宗電子化,提高案卷錄入效率,實現案件卷宗自動化管理;建設智能檢委會會議系統,實現案件討論、表決和決策全程記錄,通過語音識別技術自動生成會議紀要,提高工作效率,快速回溯和定位會議過程;建設智能審查系統,形成執法督查預警數據庫,推動陽光執法;基於檢務大數據,建立面向法律監督、公訴、執行檢察、控告申訴等檢察業務的檢務圖譜,實現智能審訊、科學執法和智能研判,提高檢務效能。
7.智慧黨建。
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構建市、區縣(市)、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智慧黨建服務管理平臺,增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智慧力,實現基層黨建工作的智能化、便捷化和高效化。以管理與服務為抓手,既要從嚴治黨,又要方便基層工作服務於基層工作。通過建立一體化管理平臺,實現對基層黨組織全程紀實監督、精細化透明化管理,規范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提升黨建管理效率和科學化水平。結合黨建工作重點和“互聯網+”理念,利用互聯網技術將黨員管理、生活、教育、互動交流進行全面整合,拓寬黨組織生活渠道,方便與群眾隨時隨地交流學習,打通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8.智慧審計。
依托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雲平臺和大數據平臺,深化、完善智慧審計分析平臺建設,以“金審工程三期”為依托,積極利用大數據、雲計算、雲平臺等先進技術,有效采集審計基礎數據、重點數據、審計項目數據等與審計工作相關的數據,實現審計數據大匯集和集中存儲,開發基礎數據查詢分析、綜合關聯分析等審計功能。建立大數據審計綜合分析平臺,逐步實現審計數據的智慧化搜索、分析、關聯、計算和管理。
9.智慧環保。
推動環保智慧化應用突破發展。以環境感知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安全運維保障體系等三大體系為依托,以提高環境監測能力、提升環境管理服務效能為抓手,努力實現掌握污染源排放、預警應急環境風險、監督考核環境質量狀況、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等目標,助力打造環境監管最嚴格的法治城市,全面提升杭州環保的智慧化應用水平。推進全市水、氣、噪聲、輻射、危廢、土壤和重大風險點源的自動化監測站點建設,逐步建成重點水域、重點區域全覆蓋的信息數據實時采集與視頻監控相結合的綜合環境監控網絡;逐步將重點排污企業的生產過程納入環境監控范圍,強化對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企業/區域的監督管理;運用大數據分析加強對污染源的環境監管,推進環境監察執法雙隨機工作,實現環境監管的全面化、高效化、智能化。
10.智慧信用。
建設、完善杭州社會信用信息統一監管平臺。依托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雲平臺、大數據平臺和浙江政務服務網建設基礎,結合已建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利用大數據、雲計算技術,對分散的信用信息進行實時動態歸集和高度整合,實現信用發佈、信用查詢、信用分析、信用核查、反饋處置和數據監控等服務。通過信用平臺的大數據分析、智能預測,使市民在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公共交通、教育培訓、社會服務、商業金融等領域享受便利、完善的應用服務;在政務、商務、社會、司法等領域進行以信用為核心的市場監管體系智能化協同監管,保障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全面有效運行。實現信用信息的共享開放,促進信用服務產業發展,培育新消費增長點、促進信用惠民創新應用開發。
(五)發展智慧產業生態,促進經濟發展升級。
1.人工智能產業。
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整合人工智能源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到典型應用示范創新等產業鏈資源,搭建人工智能創新創業開放平臺,構建人工智能相關應用標準和法規體系,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創新網絡。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宏觀決策、社會治理、制造、教育、環境保護、交通、商業、健康醫療、網絡安全等重要領域開展試點示范,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鏈,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創新轉型發展。
2.大數據產業。
推動大數據產業集聚繁榮。依托全市統一建設的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重點發展工業、農業農村、新興產業、萬眾創新等大數據,著力推進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發。加強產業創新基礎能力建設,引導骨幹企業聯合研發大數據共性技術和前瞻性技術,鼓勵骨幹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共同研發攻關,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建設水平。大力支持基礎軟件創新發展,實現智能終端操作系統、雲計算操作系統、大型數據庫、大數據處理、中間件等關鍵技術自主可控,形成核心知識產權。加強數據挖掘分析、商業智能、多媒體加工、可視化軟件等自主技術創新。建設全國有較大影響的雲計算與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引導區域大數據發展佈局,促進基於大數據的創新創業,培育一批大數據龍頭企業和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多層次、梯隊化的創新主體和合理的產業佈局,繁榮大數據生態,帶動區域經濟社會轉型發展。
3.物聯網產業。
構建一體化物聯網產業體系。全面提升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系統集成、服務提供能力,形成研發制造、系統集成、示范應用、標準推廣為一體的物聯網產業體系,基本建成全國物聯網產業中心,打造全球數字安防產業中心。積極探索物聯網規模應用的商業模式,推進物聯網技術在工業、農業、物流、城市管理、惠民服務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培育傳感器、智能硬件、智能傢具等物聯網潛力產業,推動物聯網產業鏈縱向延伸和橫向擴展,力爭杭州市物聯網產業規模和應用水平全國領先。
4.智能制造。
加快發展智能制造技術、更新產品和服務。主動對接“中國制造2025”,立足我市制造業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高端制造發展的現實需求和重點方向,加快發展和更新自主智能制造技術和產品,重點發展具有深度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的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裝備、全自動智能化生產線以及相關智能制造技術,爭取在新型傳感器、工業自動控制系統、智能測量儀器儀表、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等智能核心領域取得突破,盡快實現工程化和產業化。加快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著力推進生產過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產方式,全面提升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企業管理和銷售服務的智能化水平。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制造業跨界融合,加快人機智能交互、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術和裝備在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促進制造工藝的仿真優化、數字化控制、狀態信息實時監測和自適應控制,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推動杭州制造業向高端化邁進,加快“杭州制造”向“杭州智造”轉型。
5.智慧跨境電商。
加快電子商務產業升級。深入貫徹落實省政府提出的“電商換市”的要求和部署,加快推進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完善信息共享、金融服務、智能物流、電商信用、統計監測和風險防控等體系,以及線上“單一窗口”平臺和線下“綜合園區”平臺等“六體系兩平臺”建設,依托全市統一的電子政務雲平臺和大數據平臺,打造全國跨境電子商務創業創新中心、服務中心和大數據中心,構建完整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鏈和生態鏈,打開對外開放新通道,帶動電子商務產業發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統籌協調體制機制。
市智慧電子政務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是“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杭州”建設的領導機構,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政府電子政務辦)承擔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負責“數字杭州”相關項目的建設和管理,組織各地各部門開展“數字杭州”建設工作。各地各部門推進信息化建設,必須嚴格按照市智慧電子政務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決策,統一部署,協同推進。市政府電子政務辦負責制定年度工作計劃,牽頭開展全市統一的標準規范體系的規劃設計,統籌推進規劃確定的信息基礎設施、重大應用系統部署、重大項目建設等各項任務。建立由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參與的“數字杭州”建設專傢咨詢委員會,實時為“數字杭州”建設運營提供智力支撐,並幫助推薦、引進相關產業項目落地杭州。
(二)強化資金保障,構建多元化投融資體系。
各級政府應根據年度工作計劃和職責要求,著力做好“數字杭州”建設的資金保障,將財政安排的建設資金納入財政年度預算,加大對各部門和單位“數字杭州”建設資金使用的管理力度,積極申請國傢部委、省級智慧城市專項建設資金支持。拓寬投融資渠道,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資為引導,以企業投資為主體,金融機構積極支持,民間資本廣泛參與的“數字杭州”建設投融資模式,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針對戰略意義大、投資周期長的重點領域,積極探索PPP建設運營模式,建立“數字杭州”重點工程PPP項目庫,明確各利益相關方的責任風險、收益邊界、績效評價,推動重大項目可持續運營,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產業投資基金。
(三)建設人才隊伍,營造人才創業創新環境。
建立“數字杭州”重大項目與人才引進聯動機制,開通重大項目人才綠色通道,完善醫療、住房、子女就學、稅收等相關優惠措施。通過任務外包、產業合作、學術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全國信息化人才為“數字杭州”建設服務。加強計算機、軟件、集成電路、廣電、信息通信、大數據等領域人才培養和認證工作,鼓勵龍頭企業自辦院校,支持職業技術院校開設信息化課程。充分利用政府引導資金,吸引社會投資,設立創投扶持基金,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創業創新。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完善信息化領域科研成果、知識產權歸屬、利益分配機制,探索實施人才入股、技術入股,充分調動企業傢、專傢學者、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科研人員創業創新,支持高校、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兼職創業。
(四)完善制度規范,健全網絡信息安全體系。
研究制定電子政務雲平臺、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平臺、杭州市信用信息管理平臺等管理規范辦法,建立健全“數字杭州”規劃、建設、運營、維護、應用、安全等方面的標準規范。完善數據共享安全管理和技術措施,探索第三方評估的數據安全流動認證體系,確保數據安全。建立統一的信息安全工作體系,強化全市網絡與信息安全工作的統籌協調,全面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網絡安全應急預案、網絡安全標準規范等各項國傢網絡信息安全標準和制度。加強個人隱私保護工作。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培訓和宣傳教育,增強幹部群眾網絡信息安全意識。探索完善信息化和信息產業統計體系。爭取國傢有關部門支持杭州開展數據開放應用試點示范。積極開展互聯網開放發展示范區課題研究,更好地對接國傢開放戰略。
(五)深化監督管理,建立健全考核評估機制。
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切實增強做好“數字杭州”建設的責任意識,把“數字杭州”建設擺上重要日程。市政府電子政務辦負責對實施進度及質量進行跟蹤分析與監督檢查,明確各部門、各條線的職責和分工,分年度分解“數字杭州”建設目標和內容。建立“數字杭州”發展評估指標體系,開展全市年度“數字杭州”發展水平評估和考核。以規劃為基準,將“數字杭州”建設納入政府督查考核范圍,積極借助社會力量,每年對“數字杭州”建設重點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評估,把握好規劃實施的重點和時序,並根據建設情況進行調整、修編,確保項目分階段有效落實和建設目標的實現。
(六)重視輿論引導,營造新型智慧城市發展氛圍。
充分發揮各級黨校、在杭高校等輿論陣地作用,加強對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的“數字杭州”建設相關知識培訓,增強“數字杭州”發展意識,不斷提高對互聯網規律的把握能力、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對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以及對網絡安全的保障能力。通過開展“數字杭州”講座、論壇、專傢報告會等形式,宣講“數字杭州”發展面臨的形勢,增強“數字杭州”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制定“數字杭州”建設宣傳推廣計劃,提高各部門、各領域對“數字杭州”建設宣傳的重視程度,積極宣傳推介“數字杭州”建設的最新成果,不斷擴大示范效應。加強有關“數字杭州”的新思想、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新應用的宣傳,激發社會各界對“數字杭州”建設的熱情,提高社會與公眾參與“數字杭州”建設的意識,增強企業、社會團體與公眾參與度。
附件:“數字杭州”重點建設內容.doc
- Dec 27 Wed 2017 21:31
新竹靜電機出租 靜電油煙處理機租賃哪裡找呢?請推薦~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